第一单元
1、我国最基本国情:(最大实际)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(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,至少一百年时间)。
2、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原因(特征、表现):生产力水平比较低; 地区发展不平衡;科学技术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;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
3、党和国家制定路线、方针、政策的根本依据(总依据):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。
4、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途径(根本任务):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(大力发展生产力)。
5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: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(实现途径);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(行动指南);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(根本保障)
6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: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总布局: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、生态文明建设“五位一体” 总任务: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
7、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原因:
根本原因: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,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。
主要原因: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大力发展生产力;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;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; 实施科教兴国、人才强国战略;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
8、改革开放的意义(重要性):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;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;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
9、公有制经济成分(形式):国有经济、集体经济(直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)、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
10、国有经济的地位:主导地位
11.公有制经济的地位: ①主体地位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
12、非公有制经济成分:个体经济、私营经济、外资经济、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成分
13、非公有制经济地位: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14、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:鼓励、支持和引导;对公有制经济的政策:巩固和发展
15、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:以公有制为主体,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;
原因(确立的依据):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
16、分配制度的内容:以按劳分配为主体,多种分配方式并存; 依据:基本经济制度决定
17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,但并不是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利。
18、我国的权力机关(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):人民代表大会
19、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:全国人民代表大会
20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:立法权、决定权、任免权、监督权
21、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: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
22、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: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
23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:平等合作与协商
24、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:长期共存、互相监督、肝胆相照、荣辱与共
25、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: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(简称“人民政协”)
26、新型的民族关系:平等、团结、互助、和谐
27、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:民族平等、团结、共同繁荣
28、中学生怎样维护民族团结:①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、风俗习惯、语言文字②树立民族团结意识③宣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
29、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、最广泛、最直接的途径:基层群众自治制度、
30、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(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):坚持一个中国原则
31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:“和平统一,一国两制”
32、民主选举方式: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(县级以上)
第二单元
33、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: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;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:共同富裕不是同时、同步、同等富裕,而是一部分人、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,先富的帮助后富的,逐步实现共同富裕;根本途径: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大力发展生产力
34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:坚持党的领导、人民当家作主、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
35、党的执政理念:立党为公,执政为民,以人为本
36、党的宗旨: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
37、党的性质: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,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
38、党的先进性的集中表现为(“三的代表”重要思想)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;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;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
39、党的地位: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,是我国的执政党。
40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:人民当家作主
41、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:依法治国;依法治国的核心:依宪治国;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:科学立法(前提)、严格执法(关键)、公正司法(防线)、全民守法(基础)
42、我国政府的性质: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,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,人民意志的执行者,为人民办事的机构
43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:对人民负责
44、人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行使的一项重要权利:监督权
45、行使监督权途径:通过信访、电子邮件和电话反映情况;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;通过媒体舆论监督等
行使监督权要求(注意事项):合法有序;出于公心、实事求是、理智行事、不可妨碍公务
46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:社会和谐;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:公平正义;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:共同富裕
47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:民主法治(首要特征)、公平正义、诚信友爱、充满活力、安定有序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
48、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:保障与改善民生
49、改善民生问题的目标: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
第三单元
50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: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,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,
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,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
51、党的指导思想: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
52、科学发展道路:投入少、产出多,科技含量高,资源消耗低,环境污染小,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
53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: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
54、创新的作用: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,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;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,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
55、我国的人口国情:①基本特征: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,人口基数大,新增人口多,人口素质偏低③其他特点: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、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
56、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:启动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。
57、我国的资源国情:总量大、种类多,但人均占有量少、开发难度大
58、我国的环境国情:总体上看,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,部分地区有所改善,但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,不容乐观
59、人口、资源、环境问题的实质:发展问题
60、针对我国的人口、资源、环境国情,实施了什么基本国策和战略,坚持了什么方针:
①基本国策:计划生育、保护环境、节约资源②战略: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方针:节约优先,保护优先,自然恢复为主
61、当今时代的主题:和平与发展
62、和平与发展的关系:①两者是相辅相成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③发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础
63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:经济全球化趋势(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)
64、中国的国际作用:①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②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③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。
65、中国的国际形象:和平、合作、负责任的大国形象
66、国际竞争的实质: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。
67、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什么的竞争: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
第四单元
68、中华文化的特点: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
69、世界文化的特点:多样性和丰富性
70、如何对待外来文化:博采众长,以我为主,为我所用。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;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来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
71、如何对待传统文化:取其精华、去其糟粕;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,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。推陈出新,吐故纳新。
72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内涵:国家层面: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;社会层面: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;
公民个人: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
73、我国文化事业的现状: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迅速,但整体水平还不高,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,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。
74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什么?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。
75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: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的,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
76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(含义)(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?)
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、爱好和平、勤劳勇敢、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。
77、当代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: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。
78、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;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,与时俱进、以人为本、依法办事、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。
79、总体小康的特点(目前小康水平):低水平、不全面、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(2000年已经实现)
80、建党百年奋斗目标(2020年、本世纪头20年):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
81、建国百年奋斗目标(2050年、本世纪中叶):建成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
82、中国梦内涵: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就是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。
83、爱岗敬业的地位:爱岗敬业是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,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。
84、奉献社会的地位: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。